编者按 实盘最大配资
劳动铸就梦想,奋斗书写华章。在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,白云区总工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联合推出“劳模榜样·白云力量”风采展示系列报道,聚焦白云区10位荣获全国、省、市劳动模范称号及“五一劳动奖章”的先进人物。
他们之中,有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匠心工匠,有勇攀技术高峰的创新先锋,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者……尽管岗位不同、故事各异,但他们以平凡的双手创造不平凡的成就,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“劳动最光荣”的时代强音。
即日起,南方+推出《劳模榜样·白云力量——向白云区优秀劳模代表致敬》系列报道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属于白云的辉煌篇章,敬请垂注!
白云劳模贺金生
1992年,来自湖南的贺金生决定出省来到广州打工,那时的他也许不会想到,自己会和公交车打上三十多年的交道,从一名普通驾驶员成长为新能源车辆维修专家。
如今,他是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车辆维修领域的技术标杆,先后荣获广州市、广东省劳动模范,以及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和“最美白云工匠”等荣誉。
“选择这个行业,就是选择了责任感、信念感和担当。”贺金生始终秉持“干一行、精一行”的信念,在技术革新与节能降耗领域屡创佳绩。从柴油车到纯电动车,从驾驶员到维修专家,他不仅见证了公交的交替与发展,更与时代一同进步、一起成长。
自学转型,坚守源于责任
汽车维修工的工作非常辛苦,每天围在汽车周围钻进爬出、敲敲打打,经常搞得全身脏兮兮。在车底工作时,还需要一直在坑道中蹲着,膝盖酸痛麻木,时而还会有污垢掉下来,掉进眼睛里。如果是夏天,地面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,加上车辆发动机散热,这样的环境常人难以忍受。但是这样的工作,贺金生一干就是十几年。
实际上,曾经有过一份工资更高、更轻松的工作摆在贺金生面前。“柴油、汽油和LPG的公交车我都开过。”在成为维修工之前,贺金生开了15年的公交,安全行车里程达182.5万公里。
由于不可避免遇到汽车故障,出身无线电专业的贺金生开始钻研汽车维修。他购买书籍、向同事和老乡请教,整理总结相关资料,记下了厚厚的笔记。随着对车辆机件和性能的不断了解,贺金生越来越意识到车辆车质车况维修的重要性。2007年,他申请从驾驶位调到修理厂车间,从司机岗转为维修岗。
“开过公交车,我知道车辆安全对司机和乘客的重要性。”贺金生说,“修车就像绣花,心要细,手要稳,更要有责任心。”成为维修工后,贺金生专门攻关各种车辆技术难题,他摸透了每辆公交车的“脾性”,对每一辆报修的营运车辆,都力求一次性解决驾驶员报修的问题,避免重复报修,浪费成本。
攻坚创新,续写劳模精神
2012年,贺金生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,2015年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,2016年获得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。“劳模精神不是口号,是对每个螺丝的精准把控,对每个故障的穷追不舍。我们这个团队,不仅要保障每辆车安全出行,更要通过技术创新让市民坐上更舒适、更环保的公交车。”贺金生说。
2008年,公司车辆全面升级为LPG车型时,贺金生主动承担气耗优化任务。“为了找到降低气耗的关键参数,我们在40摄氏度的车厢里反复测试,衣服湿了又干。”贺金生回忆说。通过8个月的不断努力,他创新性提出驾驶习惯优化方案,将单台车辆日均气耗从120升降至62升,累计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超千万元。
从普通的维修工逆袭成为技术革新能手,贺金生给出的窍门就是不断学习与提高技能。虽然起点不高,但他从没放弃过自我进修、学习的机会。“记得第一次接触电动车时,我抱着专业书籍啃到凌晨,自己动手组装检测设备。”他回忆道。
2016年,新能源车辆大规模投运后,贺金生再次带头攻坚技术难题。针对纯电动车电子元件维护难题,他自主研发专用吸尘设备,有效解决粉尘影响散热问题,保障车辆运行安全。当时,作为车间主任的他主导建立“一车一档”维修档案制度,创新制定驾驶员节能操作手册,并带领团队完成400余台新能源车技术改造,使车辆返修率下降40%。
凭借突出贡献,贺金生在2016年申请成立了“贺金生劳模工作室”,广泛招收维修学徒,共同钻研交流汽车维修技术,累计培养高级技工30余人,其节能技术被纳入行业标准推广。
此外,贺金生还牵头建立了“巴士小工匠”微信群,成员不仅包括维修工,还包括各路公交队长、线长等。司机们会在群里报出故障或者技术上的疑问,贺金生和团队均会一一解答,不断传授汽车临时机障的解决办法,讲解不同车型的驾驶技巧和注意事项。“通过这种方式,司机能学习了解车辆维修知识,行驶途中如果遇到故障可快速处理。”贺金生说。
“劳模这个称号,对我来说是责任更是传承。”如今,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与完善,需要维修的车辆逐渐变少,贺金生也把工作重心放到培养团队以及技术革新上,“未来我会继续带着团队,把技术吃透,把服务做好,让每一辆公交车都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。”
统筹:黄楚旋 谭超
撰文:李嘉益 黄楚旋
拍摄:李嘉益
剪辑:钟冠婷
设计:招凤仪实盘最大配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