倏
忽
温
风
至
因
循
小
暑
来
小
暑
节
气
俗话说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小暑时节,盛夏开始,多暑多湿,暑湿偏盛,人体容易受湿热邪气的侵袭,常常会出现出现疲倦乏力、头身困重、食欲不佳、脘腹胀满、泛酸、腹泻等症状。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,但因气候炎热,耗能较大,又容易引起阳气外泄太过。因此小暑养生应遵循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做到“少动多静”,尤其是老人与小孩,以及体质较弱的人,尽量在清晨或者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,适当进行小幅度比较缓和的运动,比如八段锦,散步,慢跑等。
中药代茶饮推荐
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
小暑节气高温酷暑,湿度大,脾胃功能减弱,故饮食上不能贪凉,尤其是饭后吃冷饮特别 伤脾胃。小暑属长夏,水气上升,饮食宜以清补、健脾、祛暑化湿为原则,宜食用荷叶、扁豆、 薏仁等材料煲成的汤或者粥;多食西瓜,黄瓜,丝瓜等蔬菜和水果;少食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 可适量吃些藕,有利于除烦安眠。
01
解暑生津饮
【材料】
乌梅6克、山楂7克、五味子4克、冰糖5克。
【做法】
上述食材浸泡15分钟,再蒸煮15分钟。
【评价】
乌梅(君):味酸,性平。归肝、脾、肺经。敛肺生津,解烦渴。
山楂(臣):味酸、甘,性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消食健胃,化浊降脂。
五味子(佐):味酸,性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益气生津,宁心安神。
冰糖(使):味甘,性平。归脾、肺经。调和酸味,润肺。
【功效】
酸甘化阴,生津止渴,消食解腻。
【适宜人群】
大汗口渴、食欲不振、血脂偏高的人群。
【不适宜人群】
胃酸过多者不宜多食,糖尿病人群去冰糖。
02
轻清透暑饮
【材料】
薄荷叶6克、菊花6克、桔梗3克、生甘草3克。
【做法】
上述食材浸泡15分钟,再煎煮15分钟。
【评价】
薄荷叶(君):味辛、凉,性平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。
菊花(臣):味甘、苦,性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清热解毒,平肝明目。
桔梗(佐):味苦、辛,性平。归肺经。宣肺利咽,载药上行。
生甘草(使):味甘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解毒和药,缓急。
【功效】
利咽喉,醒神志,解表暑。
【适宜人群】
头晕头痛、咽干目赤、外感暑热初期的人群。
【不适宜人群】
体虚多汗的人群慎食,孕妇慎用薄荷。
03
化湿醒脾饮
【材料】
藿香叶7克、陈皮5克、茯苓10克、干姜2克。
【做法】
上述食材浸泡15分钟,再煎煮15分钟。
【评价】
藿香叶(君):味辛,性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化湿醒脾,解暑发表。
陈皮(臣):味辛、苦,性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和胃止呕。
茯苓(佐):味甘、淡,性平。归心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。
干姜(使):味辛,性热。归脾、胃、心、肺经。调和药性,缓解酸味。
【功效】
暖脾胃,防寒凉,温化寒湿,理气和中。
【适宜人群】
寒湿体质、脾胃虚寒、痰湿咳嗽的人群。
【不适宜人群】
实热呕吐开股票配资公司,口干咽痛,潮热盗汗,高血压的人群慎食。
发布于:北京市